節錄至 茗山法師 講述: 三皈依: 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寶 五戒: 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等戒律 十善業: 求生西方的必修功課 四攝: 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 六度波羅蜜: (菩薩道)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 三皈依 什麼叫三皈依?就是以“佛、法、僧”作為我們立身處世的準則。 “佛”是個具有真知灼見、大覺大悟的人,他是我們人類最慈祥、偉大的導師,所以我們要向他學習。 “法”是佛所覺悟的真理,是一盞不滅的明燈,能夠引導我們走向幸福、快樂的境地,所以我們要深入研究。 “僧”是個嚴守戒律、傳承佛法的出家人,他們拋棄人間五欲,弘揚佛法,普度眾生,是我們在生活中,最親近的、看得見的老師,我們要向他們請教。 “三皈依”有二種形式 一、參加佛寺或佛教團體的宗教儀式,在佛前正式決定以“佛、法、僧”做立身處世的準則,這樣就是一個佛教徒了。 二、如果真正沒有出家僧人的地方,也可以自己跪在佛前、菩薩形像前,虔誠地心念口言三次:“弟子某某,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”。以“佛、法、僧”作為我今後立身處事的準則。這種人雖然沒有參加“皈依”的宗教儀式,他心口一致,當然也是佛教徒了。 從今以後我是佛教徒了,應共同為社會服務、為人群造福。同時也要“立志”自勉,自己警惕自己:“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,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”一定要把往日的壞思想、壞習慣、壞行為改過自新,一切以佛的教導為依歸,愛國家、愛人民、愛社會、愛親友、愛父母、愛子女、愛眷屬、努力實踐佛的教誨,自我完成偉人高尚的人格——人格的完成就是佛了。 綜合以上所說的,要想做個佛教徒,認真實踐佛的教誨,以達到成佛的目標,修行的途徑是這樣的: 信→解→行→證 用簡單的話來說,我做了佛教徒。信仰了佛教以後(信);就得認真去研究佛學,瞭解佛的理論(解);知道佛的真理以後,還要進一步地去實踐,照著佛的教導去修行(行);這樣,精進不懈,貫徹始終,最後一定能夠得到涅槃的快樂,(涅槃,就是沒有疑惑、煩惱、超越了生死的意思),親自證明了佛所說的一切道理——眾生都是未來的佛,終有一天都會成佛(證)。 我想:五戒十善、四攝六度,大家都知道不需要講解,可是“三歲孩童都道得,八十公公行不得”。縱然有人行得,但要做得圓圓滿滿,卻是很難辦到。佛法,是重修證的,不...